施羅得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以口腔種植體及相關產品為主營業務,其創立初衷旨在致敬種植先驅施羅德教授,凝聚了對口腔種植事業的深厚敬意與追求。
施羅得產品由山東恒泰醫療生產,公司擁有一支由專業運營種植項目十年以上經驗的精英團隊組成,他們憑借豐富的行業經驗、精湛的專業技術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,為公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施羅得始終秉持著專業、創新、卓越的理念,致力于成為行業內最專業、為口腔種植事業持續賦能的領軍企業。公司不斷投入研發資源,提升產品質量和性能,以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,為推動口腔種植領域的發展貢獻力量。
未來,施羅得將繼續砥礪前行,以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,為口腔健康事業創造更多價值,成為廣大患者和醫療從業者信賴的伙伴。
20世紀60年代,Branemark教授發現植入骨內的鈦金屬與骨組織之間存在直接錨固作用,首次提出了骨結合理論。
20世紀70年代中期,Schroeder教授采用不脫礦硬組織切片技術,首次證實骨組織與種植體之間的直接結合。他用“功能性固連”來描述這種種植體與骨組織的牢固結合,
Schroeder教授發表于1981年的《生物醫學材料研究雜志》,該文獻探討了不同表面處理的種植體在骨內的反應,并提出:“遵循合理的種植原則而植入的種植體,其表面可有新骨形成”。對于理解種植體表面特性對骨結合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。
從1962年P.I Br?nemark教授發現“骨結合”現象,開始口腔種植體的研究,從最初的動物實驗,到1965年完成第一位種植修復患者,在經歷了早期臨床效果欠佳及口腔醫學界抵制的挫折后,憑借不斷的科研與創新,口腔種植治療終于在1977年獲得瑞典衛生管理部門的認可,并在1982年獲得了國際學術界一致認可,現代口腔種植學走出了一條荊棘密布、波瀾壯闊的發展之路。
施羅德教授對種植牙系統的卓越貢獻
◆證明骨結合現象:
骨結合的概念最早由 Branemark 教授提出,即正常骨組織和可負載的種植體表面形成直接的、有結構的、功能性的連接。Schroeder 教授從組織學的角度證明了這種現象為功能性骨結合。
◆推動種植體表面處理技術發展:
Schroeder 教授等人提出了 SLA 種植體表面處理技術。經典的 SLA? 表面于 1998 年市場化,該技術以大顆粒噴砂處理種植體表面,產生大粗糙度的鈦表面,后又通過酸蝕打造微粗糙度外層。這種表面形貌成為供細胞附著的理想結構,將種植體愈合周期縮短到最快 6 周,骨結合的穩定性也有很大提高。
◆影響種植系統的發展:
Schroeder 教授為代表的學術流派設計了 Straumann 種植系統,成為當今種植體發展的主流力量之一。該種植系統在材料選擇、表面處理等方面的不斷改進和優化,對提高骨結合的成功率和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。